博文

【十月牧函】如何在拘留所传福音|20251031

各位“为福音同受苦难”的弟兄姊妹,平安! 三天前的早晨,太原郇城教会的安彦魁传道和十位同工,为主的名被拘留十五天后,满有平安和喜乐地出来了。我当天上午与彦魁传道交通,听他分享在里面的经历与反思。他那份在捆锁中得胜的见证,深深地激励了我,也让我感到,主正在藉着这些事,向我们这群立志跟随祂的人,发出一个清晰的呼召:我们必须做好预备,就是失去自由也要继续传扬和见证福音。 一位肢体听了安传道的分享后对我说,关于如何在监狱(包括拘留所和看守所)里面传福音,希望教会能够有专门的教导,帮助弟兄姊妹来做预备。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所以就写这封信给你们,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对当下的政教关系的现实和未来变化的趋势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过去这些年,逼迫更多是针对教会的领袖——牧师、长老、传道人,当局已经熟练地使用“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非法经营罪”、“诈骗罪”、“偷越国境罪”等一系列罪名来捆锁他们。然而,随着明年1月1日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开始实施,“非法宗教活动”被明确写入其中(第31条),逼迫的面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未来不仅是同工,每一位参加家庭教会活动的普通会友,特别是曾经被民政局明文取缔过的教会的会友(第65条),都可能面临最高15天行政拘留的风险。  郇城教会过去五、六年来的经历,也足以成为其他教会的借鉴,他们不只是几位传道和同工被反复拘留、甚至判刑,有多位弟兄姊妹都曾经因为主日聚会和周间团契、青少年营会遭遇冲击和拘留。 当局的逻辑非常简单:所有不加入三自、不在民宗局登记的家庭教会都是非法的,家庭教会所有的活动都是“非法的宗教活动”,收取奉献是“诈骗”,主日聚会是“非法聚集”,制作福音播放器、印制福音书籍、单张是“非法经营”,出国参加教会活动是“偷越国境”……过去几年,线下聚会有困难的时候,教会就退到线上,现在锡安教会的“10.9教案”很清楚地发出信号:这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也要被打击。 面对这即将到来的、更广泛的试炼,我们是恐惧退缩,还是将其视为上帝所赐的十字架的道路,并且从中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监狱福音事工”的禾场呢?彦魁传道和郇城教会众肢体的经历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彦魁传道将拘留所称为上帝设计的“精神实验场”,是把善与恶、信上帝的与信魔鬼的放在一起,观看奇妙化学反应的地方。如果我们都渴慕这种为主作见证的机会,都不再惧怕这15天的...

【九月牧函】我们为何不分散 |20250930

各位在基督里同蒙天召、一同建造祂身体的弟兄姊妹,平安! 在上个月的牧函中,我们看到,在长期的逼迫中,秋雨圣约教会的地方性,在某种形式上确实被削弱了——那依赖于固定场所、大型聚会、程序化事工的“组织性的地方性”的确受到了重创。然而,另一种更深刻、更坚韧的“生命性的地方性”,却在这七年的熬炼中,被主亲自建立起来了。我们当为此向主感恩!但是,我留下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没有回答:我们为何要如此辛苦地维持?为什么不走一条看似更容易、更智慧的道路——那就是分散? 我想,过去这六七年,许多同工和弟兄姊妹都曾想过这个问题,一些关心我们、支持我们的牧者也曾经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诚实地承认,分散,或者说“不断植堂”,作为一种应对逼迫的策略,并非没有它的“智慧”。将一间大的、显眼的教会,化整为零,变成许多间小的、不易被察觉的小组或家庭教会,似乎能立刻带来许多好处:对同工的压力会骤然减轻;弟兄姊妹被冲击的风险会大大降低;甚至从数字上看,我们似乎还成就了教会的拓展。 而且,从本教会的历史和经验上看似乎也是如此。我们从2021年开始将教会分成东西南北中五个牧区,其中城南和城中牧区分别在2022年年初和2023年年初植堂,成为相对独立运行的布道所。这两次植堂到目前看,都是成功的,两个布道所都能像成都地区的其他家庭教会一样相对正常地运行,其中一间还经历了人数上不小的增长。 那为什么教会从2023年起就停止了继续分拆式植堂呢?为什么不继续分散,降低逼迫的烈度,让弟兄姊妹都能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呢? 亲爱的弟兄姊妹,教会不是一个可以为规避风险而自由重组的世俗社团,她乃是基督用宝血所设立的神圣建制,是“永生神的家,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我们的行事,不能以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为首要原则,而必须回到圣经,回到我们从元首基督所领受的呼召中,去寻求祂的心意。 我们为何不分散?我们的坚守,既是出于对教会本质的忠诚,也是出于对时代处境的认知,更是出于对国度使命的担当。 第一,从对神学的立场持守来看,我们为何不能分散? 在思考“做什么”之前,我们必须先回答“是什么”。我们之所以不能轻易选择分散,首先是因为这违背了教会之所以为教会的本体论根基。 首先,教会是圣约共同体,而非“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这是改革宗神学对我们最根本的提醒。我们聚集在一起,不是因为我们彼此投缘,也不是因为我们碰巧住在同一个城市。我们成为一间教会,是因...

【八月牧函】教会的地方性在减弱吗? |20250831

各位在旷野中彼此扶持的弟兄姊妹,平安! 最近,一位同工向我提出了一个很沉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如同一根刺,扎在我心里,也可能会扎在许多热爱这间教会的弟兄姊妹心里。他说,他感觉我们教会的“地方性”正在减弱。 这是一个何等真实又令人心痛的观察。自从129教案之后,我们每周的主日崇拜,靠的是网络把全教会联络在一起;即使教会举行全教会的线下敬拜,仍然有不少的弟兄姊妹不能参加,主日崇拜的线上设备最少的时候也有几十台;我们的小组,似乎越来越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周间愿意付代价走出家门参加查经团契的人在减少;作为牧者,过去六七年间,我大部分时间不能住在成都,被隔离、隔绝在与你们的团契之外,我们很难见面,很难面对面地沟通;其他的传道人虽然和你们住在同一个城市,也时不时处于被限制、被跟踪的状态,很难有效地、及时地帮助到每一个有需要的弟兄姊妹。我们仿佛成了一群熟悉的陌生人,成了“赛博空间里的属灵原子”。 将近七年的旷野漂泊,弟兄姊妹普遍的疲乏、厌战,甚至同工们的软弱,都是真实可见的。面对这样的光景,我们不禁要问:秋雨圣约教会,作为一间被上帝呼召、扎根在成都的地方教会,她的“地方性”是否正在被侵蚀?我们是否正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共死同生的生命共同体”,退化成一个仅仅共享同一个名字的“线上订阅群体”? 然而,亲爱的弟兄姊妹,在我们为这看似衰微的景象而忧伤之前,我请求你们和我一同回望,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我们今日的分散,并非出于自愿的选择,而是上帝量给我们这间教会的、一条充满代价的十字架道路。 我们不能忘记,2018年12.9教案之后,能够通过网络将群羊联系在一起,这本是上帝所赐的极大的恩典和怜悯!但是因为教会持续受逼迫,要转入线下就需要付极大的代价。这中间我们还经历了三年的疫情管控,线下聚会的风险更加放大。 你们还记得吗?2021年,当我们决意要恢复最基本的小组线下聚会时,冲击便随之而来,戴志超和何山两位同工为此付上了14日行政拘留的代价。踏水小组为我们付出了代价,从此以后,小组线下聚会成为常态。 2022年,我们开始牧区层面的线下聚会,每次聚会的人数,从几十人,到一两百人,一点点地尝试,一点点地往前突破。那一年,为了寻找聚会的场地,几位同工从温江、新都、双流、武侯……不知道跑了多少地方。其中,海玲姊妹付出最多,你们还记得吗? 2022年底,“动态清零”终于结束。2023年1月8日,我们开始恢...

【七月牧函】信主后为何躺平?|20250731

各位亲爱的“像树栽于水旁,在河边扎根”的弟兄姊妹,平安!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有一些弟兄姊妹,信主前精明能干,积极向上,在自己的朋友圈中颇受欢迎,做事能力也颇受好评,但是信主之后却变得躺平,缺乏热心和主动——不只是在服侍主、传福音、服侍弟兄姊妹的事情上如此,就连之前的工作和人际交往都是如此。 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如何帮助这样的弟兄姊妹走出困境呢?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困惑且痛心的现象。当一个人被福音的光照亮,理应是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捆绑走向自由,从虚无走向丰盛,生命当如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种令人费解的“熄火”与“凋零”。这种“躺平”绝非圣经所说的安息,更像是灵性上的消沉与麻木。 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劝勉,而需要深入探究那些可能导致“躺平”的错误神学观念和属灵状态。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对恩典的误解:从律法主义到躺平主义 许多人在信主之前,是活在一种隐形的“律法主义”之下的。他们努力工作、积极社交、维持形象,其背后深层的驱动力,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赢得他人的认可,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巴别塔”。这种“靠行为称义”的模式,是刻在每一个亚当后裔骨子里的。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都是天生的道德主义者,都是无师自通的演员,从小习得的正是“面子大于天”。 当我们听闻福音,知道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时,这无疑是巨大的释放。然而,若没有在圣灵里被真正更新,这种释放就很容易被误解为一种“许可”——既然得救与我的行为无关,那么我努力与否、殷勤与否,又有什么分别呢?于是,他们从一个极端摆荡到另一个极端:从“凡事靠自己”的律法主义,坠入了“反正有恩典”的“躺平主义”。 然而,恩典并非让我们停止作工,而是赐给我们全新的作工动力和作工能力。保罗说:“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林前15:10)真正的恩典,会使人“格外劳苦”,但这劳苦不是为了赚取救恩,而是出于对救主的爱和感恩,是在圣灵的能力中,喜乐地去完成上帝预备叫我们行的善。当恩典被当成懒惰的借口,它就成了廉价的恩典,那杀灭灵魂的毒药。 二、对世界的错误态度:从拥抱世界到逃离世界 信主之前,世界是他们唯一的舞台,他们努力扮演好各种角色,追求世界的荣耀。信主之...

【六月牧函】请为龙克海弟兄祷告 |20250630

各位亲爱的“听见主的话就去行”的弟兄姊妹,平安! 6月24日,龙克海弟兄的案件在甘肃徽县法院开庭。检察院给出了二年半的量刑建议,法庭未当庭宣布判决。我们不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但是根据前两次龙弟兄被判刑的经历,估计我们与龙弟兄再见面,很有可能需要在2027年9月了。 不能见面的时候怎么办呢?最好的做法就是为他祷告。因为主吩咐我们:“你们要记念被捆绑的人,好像与他们同受捆绑;也要记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内。”(来13:3) 或许一些弟兄姊妹会问:我都不太认识龙克海弟兄,我怎么为他祷告呢?还有一些弟兄姊妹对龙弟兄有一点了解,但是心里对他是不是为信仰受逼迫不太有清楚的把握,也不知道可以如何代祷。 是的,为一个人代祷之前,最好对他多一点了解。 龙克海弟兄生于1966年6月1日,原籍甘肃省徽县嘉陵镇,曾在铁路部门工作多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2010年左右,他开始“觉醒”,因为长期关注社会公义和人权事件,并投身公民活动,多次遭受警方约谈和警告。 2018年他曾经来成都,希望在我们教会受洗,后来王怡牧师了解到他常住宝鸡,就建议他在当地受洗并委身教会。所以他回到宝鸡,在当地一间教会受洗。 2019年3月4日,龙克海弟兄因为网络言论被陕西省宝鸡市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抓捕,后被判刑一年半。刑满释放之后,2022年6月25日,他从甘肃陇南来到成都,寻求在我们教会委身。当他正在等待转会时,被甘肃徽县国保带回老家。当年7月30日,龙弟兄因关注常玮平案再次被徽县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抓捕,后被判刑二年。2024年7月29日,龙克海第二次刑满释放,他很快就来到成都,参加教会主日崇拜和小组查经,并完成了转会前的门徒班课程。2025年1月,龙弟兄正式转会,成为我们教会的会友。 我不知道弟兄姊妹是否记得?龙弟兄去年8月来成都后,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教会生活中。除了主日崇拜之外,几乎每天早上的晨祷,他都在参加。去年9月1日,我们的线下崇拜受到冲击。龙弟兄那天来得很早,还带了一个慕道友来参加。今年3月6日,我们开始了新一期的“要道班”学习,龙弟兄也是最积极参加的会友之一。第一次上课,我提前半小时左右上线的时候,发现他就已经在房间里等着了。只可惜他只参加了两次,3月19日他就再一次被捕了。这是近六年来,他第三次以“寻衅滋事罪”的名义被羁押。 是的,龙弟兄和我们大部分的弟兄姊妹都非常不一样,他和绝大...

【五月牧函】如何为国家祷告 |20250531

各位亲爱的“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的弟兄姊妹,平安! 我们教会一年一度“为国家祷告月”正接近尾声。自2009年以来,每年的5月12日至6月4日,是我们教会的“为国家祷告月”。为国家祷告,不仅是我们教会持守的一个宝贵传统,更是我们在神面前当尽的属灵责任。 我不知道弟兄姊妹们在这段时间具体的祷告是怎样的,也许,你心中还有些疑惑:我们究竟应该如何为我们的国家祷告呢?圣经对此有何教导?我们当以怎样的心志和方向来履行这一神圣的托付? 一,为何要为国家祷告? 在探讨如何为国家祷告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为何这件事对基督徒而言如此重要。这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蒙福的操练,其依据深植于圣经的教导和基督教信仰的本质。 1. 这是圣经明确的吩咐,是神的心意。 使徒保罗在提摩太前书2:1-2中郑重地劝勉:“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这里的“第一”凸显了其优先性和重要性。为在上掌权者祷告,是神对祂子民的直接命令。先知耶利米也曾对被掳到巴比伦的以色列人说:“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耶29:7)即便身处“被掳”之地,甚至在不友好的环境中,神依然要求祂的子民为那地的平安祷告。 2. 这是为了福音的广传。 保罗紧接着解释为何要为君王和在位的祷告:“这是好的,在神我们救主面前可蒙悦纳。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3-4)我们为国家和掌权者祷告,一个重要的目的,是祈求神创造一个相对和平、有序的社会环境,使福音能够更自由、更广阔地传播,让更多人有机会听闻并接受基督的救恩。“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 ”现代人通常更看重选票、权力的制衡,然而,比这一切更有约束力的,是上帝在历史中的护理。祷告是基督徒所拥有的最大的“改变”的权柄。 3. 这是我们爱神与爱人的具体体现。 我们在祷告中关心同胞的福祉,关心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这是基督徒作为“光”和“盐”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途径。当然,我们不是说,基督徒只需要祷告就够了,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祷告就付诸行动,或者我们看重自己的行动胜过祷告,那么我们就是“实践意义上的无神论者”。 4. 这是教会历史的榜样与宝贵传统。 纵观两千年教会历史,从早期教会在罗马帝国的逼迫...

【四月牧函】顺服丈夫真的很难 |20250430

各位亲爱的“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的弟兄姊妹,平安! 过去的一周我回到湖北老家,与阔别已久的父母亲和弟弟同住,享受了在争战间隙的一点安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常常想到我们当中许多在属灵争战当中的家庭,想到你们在各样的艰难中依然靠主站立,我的心就充满了感恩,也常在祷告中记念你们。 上个月我写信给你们,主要为了劝勉作丈夫和父亲的弟兄们,今天,我想藉着这封信,与大家(特别是姊妹们)一同来思想一个在婚姻中既重要又充满挑战的圣经教导——妻子对丈夫的顺服。 我知道,当听到“顺服丈夫”这个短语时,许多姊妹的心中可能会涌起复杂的感受,甚至会觉得:“这真的好难!”这挣扎是真实的,也是普遍的。这封信的目的,不是要增加姊妹们的重担或愧疚感,而是盼望在圣灵的光照下,我们能一同回到神的话语中,更深地理解“顺服”的真意,看清困难的根源,并最终在福音里找到那从心出发、带出真自由和新力量的顺服之路。我将从“顺服为何难”、“顺服不是什么”、“顺服是什么”、“如何活出真顺服”这四个方面来展开。 一、 为何顺服丈夫那么难? 姊妹们感到顺服如此艰难,绝非无病呻吟。在我们所处的这片土地,这特定的时代,有太多沉重而复杂的因素,如同无形的藤蔓,缠绕着我们的心: 1, 历史的幽影与文化的烙印: 中国人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时间并不长,在绝大部分的中国历史时期中,“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的。这在中国女性的集体意识深处投下深重的阴影。中国现代女性对“顺服丈夫”有一种天然的警惕和抗拒,仿佛成了一种文化本能,深怕再次陷入不平等的窠臼。 同时,持续两千年的专制历史,在长久的“欲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消磨之后,中国男人本该有的勇敢、正直、敢于担当的阳刚之气几乎被消灭殆尽,导致姊妹们难以从丈夫身上找到值得尊敬和信赖的品格。 2,时代洪流的冲刷与迷失:  在今天的中国,在受过教育,有自主阅读习惯的女性当中,女权主义似乎是一种天然的“政治正确”。在许多现代女性的心目中,“顺服”几乎是压迫的同义词。 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过去七八十年中所形成的“新传统”中,“妇女解放”应该是卓有成效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至今仍深入人心,这虽然一方面打破了旧的束缚,但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合乎圣经的性别角色与次序观念。这种“去性别化”和极端的“性别平等主义”,对中国女性的伤害是很深的,也导致我们很难从内心接受“妻子要顺服丈夫”。 再加上近三十年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