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24的博文

无忧无惧,作光作盐——给华西圣约人文学院2024届毕业生的信

图片
即将从华西圣约人文学院毕业的同学们,平安! 时间过得真快,我还记得2020年9月,我在成都第一次见到本科的同学们,那个时候我刚回到成都,还没有被他们发现。跟你们见面之后没多久,学院就被迫搬家,你们这批新生刚刚安顿下来就要换地方。很快我在成都被看守,10月底就被赶走,此后有很长时间没有机会和你们见面。 你们大学四年过得相当不易,学院这几年在成都被迫换了几次地方。你们这几年是在动荡不安中走过来的。不只是逼迫,从2020年秋天到2022年冬天,有两年半的时间经历反反复复的疫情封控、核酸检测,许多课程都在线上,教会聚会也多是线上为主,偶有线下也是小组。(要感谢那些和你们年龄相近的年轻人,是他们的勇敢和牺牲使得荒谬的政策被改变,正常的生活得以恢复。)2023年1月起,秋雨圣约教会努力恢复线下主日崇拜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次的冲击,你们也跟着经历了许多逼迫;去年冬天,你们还有半年多就要毕业,又要仓皇离开成都,流亡异地。 然而,我们依然要感谢主,因为祂在这一切坎坷、艰难中掌权,你们今天还是平安顺利地毕业了!而且我相信,主在这几年的困苦中所赐下的那些属灵的益处,将会伴随你们一生之久。 你们是学院自成立以来的第四届本科毕业生(硕士班是第七届毕业生),我们这间小小的教会大学,在主的恩手扶持下,已经走过了十一年。如今你们就要离开学院,走向主为你所预备的战场,临别之际,我给你们几点建议: 第一,不要为明天忧虑。 你们赶上了一个“向下”的时代。在我幼年到青年时期,中国人普遍从饥馑走向了温饱,从匮乏走向了丰裕。我像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虽然找一份好工作不是容易的事情,然而,那个时候青年人没有人担心未来会没有工作,没有饭吃。但你们确实需要面临有许多人找不到工作,结不了婚,甚至吃不上饭的问题。 “躺、卷、润”日益成为年轻人的选择,你们不是活在真空之中,在这样的时代如何能够眼里有光,心中有盼望呢? 希望你们始终记得你们的身份:天国的王子和公主。你们虽然生活在地上,但是这是一段有目的地的旅程,你们被差遣,被试炼,是为了回到天国,你将要因为在地上的“良善、忠心、有见识的”行为而得到奖赏。 所以,耶稣让你记得看天空的飞鸟和野地的花,从那些功利主义、物质主义、个人主义的人来看,飞鸟有什么用呢?野花有什么用呢?头顶的星空有什么用呢?心中的道德律有什么用呢?然而,这是你的主放在这个看似冰冷无情的宇宙中的一些记号,让

【五月牧函】旷野中的教育异象 |20240531

各位“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份”的弟兄姊妹,平安! 2012年秋雨之福归正教会的年度主题是“归正的教育:家庭、教会、学堂”,那一年的1月14日召开了“圣约归正学堂”的第一次筹备会议,从那时起,我们在基督教教育的探索中已经走过了十二年。这十二年的筚路蓝缕,曲折艰难,患难痛苦,实在见证了一件事:神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神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神的恩典正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2013年9月2日,圣约归正学堂在龙泉举行开学礼拜的时候,我的女儿才2岁多,前两天她已经满了13岁了。按照正常的进度,她该上初中一年级了。然而,她真正在学堂接受教育,只有小学一年级(2017年9月到2018年6月)和二年级上学期的前面3个月(2018年9月到12月8日)。129秋雨教案之后,我们家两个孩子跟着父母东奔西跑,被看守,被跟踪,被驱赶,被限制出行,长期处于“在家不上学”的状态中(感谢主!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学堂被迫转入线上教学的时候,他们有跟着学堂上过一个学期。更为感恩的是,从今年年初他们也开始了线上的系统学习)。 2017年9月18日,秋雨归正学堂在江信大厦23楼举行开学典礼,我从那时开始担任学堂校长,至今快有7年时间了。2018年12月的某一天,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的两位官员到成都市看守所来向我送达秋雨归正学堂和华西圣约人文学院的两份《取缔通知书》。我在看守所的八个月中以为学堂应该不复存在了,没有想到,学堂的同工和老师们,在那么艰难的处境下,依然坚持线下实体办学,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多位同工和老师、家长被拘留,学堂的教学受到多次的冲击。等到我2019年8月从看守所出来的时候,学堂虽然有教师和学生的流失,然而在教会的遮盖之下,依然在继续坚强有力地服侍。 如果从2013年开始算起,把教会学堂的十一年历史做一个分段的话:2013年秋季学期到2017年春季学期的这四年是第一段,这一时期内学堂经历初创和成长,短时间内声誉鹊起,成为国内基督教古典教育的“样板间”。到2016年“圣约归正学堂”内部就出现纷争和分裂,并且成为秋雨之福教会2017年4月分裂成“百花堂”和“圣约堂”的导火索。教会分堂之后,学堂也一分为二,大部分教师选择继续留在属于“百花堂”的“圣约归正学堂”,然而不久之后,大部分教师选择离职,“圣约归正学堂”也停止运营了。 2017年秋季学期至今的这七年是第二

【四月牧函】向加尔文学习如何操练敬虔 | 20240430

各位“在敬虔上操练自己”的弟兄姊妹,平安! 感谢主在四月的最后一个主日向我们大施怜悯,在我们的软弱中彰显祂的刚强,在我们的无能中彰显祂的大能。 主日证道的时候,我提到过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1536年第一版被翻译为《敬虔生活原理》,主要的框架和威敏小要理问答很像,作为律法之核心的十诫,和主祷文,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被解释,作为敬虔生活的指南。 我也略提到加尔文在1559年最后修订版的《基督教要义》中所讲到的“敬虔操练”三法:自我否定,背负十架,和默想永世。证道中没有详细展开,我想藉着这封牧函,再向大家作更详细的介绍。 加尔文把“自我否定”放在敬虔操练的首要位置,因为他强调敬虔操练的前提乃是:我们已经因着基督的救赎被分别为圣归给神,“我们不属自己,我们的理智和意志,都不可决定自己的计划和行为。我们不属自己,我们因此不当寻求出于肉体的私欲的目标。我们不属自己,我们当尽力忘记自己和自己的一切。” 我们不属自己,而是属于神,或生或死都是为了神,因此,否定自己的第一步就是:离弃自己,为要使自己能用一切的才能服侍神。第二步则是:不再寻求自己的事情,而是做合乎神旨意的事情。 加尔文所谈的自我否定,不只是从心里除去对物质、权威和人喜悦我们的渴望,也根除人的野心和一切被恭维的私欲,以及其他更隐秘的罪。这样的人将自己的所有交给神来管理,也将自己的一切计划交给神。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若是自己还坐在心里的宝座上,就无法真正顺服神的旨意,也无法谦卑地看待其他人,无法真正去爱自己的邻舍,无法在发生冲突的时候除去心里的怨恨苦毒,无法在患难中忍耐、等候、赞美。 我们若是多操练否定自己,就不会把自己的看法、行为、品德看得无比重要,以至于受到别人的否定时就立刻启动自我保护、自我辩护,甚至开启对外攻击。我们就能避免在人际关系中陷入困局、僵局甚至是死局。我们也能在一切患难、痛苦临到的时候忍耐到底,因为知道上帝不会做错任何一件事,既然他预定了这件事发生,就必定对我有益处,我也总是可以用感恩的心去面对。 加尔文讲到敬虔操练的第二件事是“背负十架”,这与我们教会的异象宣言“基督是主,恩典为王,背负十架,奋兴福音”中的第三句话完全一致。 加尔文说,因神所收养并视为配得与祂交通的人应当准备遭受艰难、困苦、不平静的生活,他们的一生中将充满各种不同的患难。我们在天上的父神喜悦这样

【三月牧函】逼迫中的世俗化 | 20240330

各位死在耶稣的死里,活在耶稣的活中的弟兄姊妹,平安! 整个三月,我们都在大斋期中度过,直到最后一天,耶稣复活了。若没有经历四十天的等待,没有深深进入耶稣的受苦,怎么能够真正因为基督的复活而喜乐呢?就好比,我们经历了长时间的为坐监的曹三强牧师、郝鸣长老、武见男长老祷告,所以三月里他们出监的时候,我们就大大得着喜乐。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有几天艳阳高照,让人产生错觉,以为到了夏天。我们教会面临的属灵气候却似乎越来越冰凉刺骨了。并不是所有教会都如此,随着去年初疫情管控政策的结束,许多教会已经恢复了常态化的线下聚会,曾经来势汹汹的“将奉献定为诈骗”的浪潮似乎并未继续蔓延扩散。逼迫的水位似乎并未继续上升,虽然在一些地方依然暗流汹涌,然而从整体上看却是更加风平浪静了。 亲爱的弟兄姊妹,你是否意识到,我们教会正在进入更加艰难的境地中?魔军过去多年对我们持续追击,使我们一点也无法歇息、休整,我们如今进入到旷野的深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四顾无人,疲乏软弱,刚刚扎下帐篷,魔军就赶来攻击,只能拔营起行,继续在旷野漂泊。 就好像以色列人在旷野,最大的危险不是一路上的艰难险阻,而是他们心里对埃及的恋恋不舍。以色列人此前的生活经验,情感,知识,都是在埃及获得的,虽然在埃及为奴,但是毕竟埃及是辉煌的古老帝国,尼罗河文明是灿烂的古代文明。埃及有肉锅,有韭菜,有黄瓜,还有吃不完的鱼,旷野有什么?离开埃及之后的以色列人最大的危险是什么?是回埃及,或者变得像埃及人一样,简而言之就是“埃及化”。 对于我们今天旷野中的教会来说,类似地,最大的试探是世俗化。 逼迫中的世俗化,首先表现为骄傲。 逼迫本来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种特殊的恩典(主要赐给谁就赐给谁),但我们很容易以为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刚强,我们配得恩典。因此,我们就会心中自义,过分看重自己在逼迫中的表现,过分高估自己的属灵生命,从而轻看受逼迫的程度比我们更轻的教会,也轻看那些用与我们不同的方式回应逼迫的弟兄姊妹。 逼迫带来的痛苦和艰难,本来是要让我们在上帝面前降卑,更深认识自己的软弱和有限,从而投靠上帝的恩典,然而,我们却容易被一种荣耀神学诱惑,把受逼迫当成某种属灵资本。我们本是藉着信靠基督而称义,我们没有义,是基督把祂的义归算在我们身上,我们却容易因受苦称义,因自己在逼迫中的行为(比别人刚强)称义。 这是一种世俗化,是对世俗价值观(英雄主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