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牧函】信主后为何躺平?|20250731
各位亲爱的“像树栽于水旁,在河边扎根”的弟兄姊妹,平安!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有一些弟兄姊妹,信主前精明能干,积极向上,在自己的朋友圈中颇受欢迎,做事能力也颇受好评,但是信主之后却变得躺平,缺乏热心和主动——不只是在服侍主、传福音、服侍弟兄姊妹的事情上如此,就连之前的工作和人际交往都是如此。
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如何帮助这样的弟兄姊妹走出困境呢?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困惑且痛心的现象。当一个人被福音的光照亮,理应是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捆绑走向自由,从虚无走向丰盛,生命当如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种令人费解的“熄火”与“凋零”。这种“躺平”绝非圣经所说的安息,更像是灵性上的消沉与麻木。
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劝勉,而需要深入探究那些可能导致“躺平”的错误神学观念和属灵状态。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对恩典的误解:从律法主义到躺平主义
许多人在信主之前,是活在一种隐形的“律法主义”之下的。他们努力工作、积极社交、维持形象,其背后深层的驱动力,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赢得他人的认可,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巴别塔”。这种“靠行为称义”的模式,是刻在每一个亚当后裔骨子里的。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都是天生的道德主义者,都是无师自通的演员,从小习得的正是“面子大于天”。
当我们听闻福音,知道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时,这无疑是巨大的释放。然而,若没有在圣灵里被真正更新,这种释放就很容易被误解为一种“许可”——既然得救与我的行为无关,那么我努力与否、殷勤与否,又有什么分别呢?于是,他们从一个极端摆荡到另一个极端:从“凡事靠自己”的律法主义,坠入了“反正有恩典”的“躺平主义”。
然而,恩典并非让我们停止作工,而是赐给我们全新的作工动力和作工能力。保罗说:“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林前15:10)真正的恩典,会使人“格外劳苦”,但这劳苦不是为了赚取救恩,而是出于对救主的爱和感恩,是在圣灵的能力中,喜乐地去完成上帝预备叫我们行的善。当恩典被当成懒惰的借口,它就成了廉价的恩典,那杀灭灵魂的毒药。
二、对世界的错误态度:从拥抱世界到逃离世界
信主之前,世界是他们唯一的舞台,他们努力扮演好各种角色,追求世界的荣耀。信主之后,他们被教导“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要与世界分别为圣。这是一个绝对正确的教导。然而,若没有整全的国度观,这种“分别为圣”就很容易被理解为一种“圣俗二分”,一种“出世”与“逃离”。
他们开始把一切“属世”的事务——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社会责任——都看作是与信仰对立的、不属灵的、甚至污秽的。于是,他们对工作不再上心,因为那“不过是为肚腹劳力”;他们与未信主的朋友渐渐疏远,因为“信和不信的不能同负一轭”;他们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因为“我们的国不属这世界”。
这种态度,看似“属灵”,实则是一种“诺斯底主义”的二元论思想,割裂了创造与救赎。他们忘了,主耶稣的祷告是:“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约17:15)我们被呼召,正是要在这充满罪恶和苦难的世界中,作盐作光。我们的工作岗位,是我们的禾场;我们的家庭和社区,是我们的见证之地。逃离世界,看似保守了圣洁,实则放弃了使命,也辜负了主“差我到世上”的托付。那曾经驱动他们的属世热情,在信主后被简单地否定和熄灭,却没有被福音转化和点燃为一种全新的、为上帝的国度而活的热情。
三、对否定自己的片面认识:把舍己变成了废己
主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9:23)“舍己”是作门徒的核心要求。然而,许多弟兄姊妹将“舍己”错误地理解为“废弃自己”。
他们认为,既然要否定自己,那么自己过往的能力、才干、性格、恩赐,都属于那个应该被钉死的“老我”的一部分,所以都应当被弃绝。一个曾经能言善辩的人,信主后变得不知道怎么说话,生怕自己“靠口才不靠圣灵”;一个曾经精于规划的人,信主后凡事“等候”,不敢再做任何计划,生怕“体贴肉体不体贴神意”。他们把上帝所赐的、可以被圣化来使用的才干,与我们里面需要被治死的罪性混为一谈。
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福音不是要将我们变成千人一面的、毫无个性的“属灵机器人”,而是要救赎我们每一个独特的位格,洁净并使用上帝赋予我们的独特恩赐。舍己,不是废掉我们的才能,而是废掉我们使用这些才能为自己谋取荣耀的那个“己”;是把我们的聪明、才干、热情和精力,都降服在基督的主权之下,不再为自己活,乃是为主活。当一个人的恩赐不被使用,他的生命热情自然会枯萎,最终陷入“躺平”的状态。
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呢?
亲爱的弟兄姊妹,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或身边的肢体正陷在这样的“躺平”之中,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自我谴责或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回到福音的根基上,重新校准我们的生命。
第一,要重拾福音的动力:恩典是引擎,不是沙发。
我们需要再次回到以弗所书第二章8-10节那伟大的宣告中:“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又不是出于行为……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请注意这里的次序:我们不是通过“行善”来成为“祂的工作”,而是因为我们已经是“祂的工作”,所以我们“要去行善”。
恩典,是这一切的起点和动力。它不是一张让我们躺下休息的舒适沙发,而是一台大能的引擎,被安装在我们这台已经报废的老爷车里,使我们能重新上路,奔跑那摆在前头的路程。如果你感到自己“躺平”了,请问问自己,你是否真的在依靠恩典?还是只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你是否忘记了,你被拯救,是为了一个伟大的目的——去活出基督的样式,去完成祂的托付。
第二,要重建“圣俗合一”的天职观:万事皆是服侍。
我们必须摧毁心中那道将生命分割为“圣”与“俗”的高墙。无论是牧师在讲台上讲道,还是你在办公室里写代码;无论是姊妹在教会中探访,还是她在家里为孩子换尿布——只要我们是为荣耀上帝而做,这一切都是神圣的,都是在回应上帝的呼召。
你的职业、你的家庭角色、你的社会身份,都不是你进入“属灵生活”的拦阻,而恰恰是你实践属灵生活的场域。请重新用“圣召”的眼光看待你的工作,它不是咒诅,而是上帝让你参与祂的创造和护理、并藉此服侍邻舍的管道。请重新用“宣教”的眼光看待你的人际关系,那些未信的家人和朋友,不是需要逃避的麻烦,而是上帝放在你生命中的福音对象。当你认识到万事皆可是服侍,你的生命就不会再有“躺平”的角落,因为处处都是战场,处处都要殷勤。
第三,要重整生命的秩序:成为基督的精兵,而非属灵的逃兵。
基督呼召我们,是征召我们入伍,成为祂的精兵。一个士兵,绝不会以“躺平”为荣。我们正身处一场激烈的属灵争战中,仇敌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懒散、消极、被动,无异于在战场上缴械投降。
因此,我们需要重整我们生命的秩序,操练属灵的纪律。这意味着,我们要把与主亲近放在首位——坚持每日的读经、祷告,这如同士兵每日的操练和领受作战指令。我们要委身于教会的共同体生活——稳定地参加主日崇拜和团契小组,这如同军队的集结和联合作战。我们要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抵挡罪、追求圣洁,这如同士兵时刻保持警醒,守护阵地。一个过着有纪律的属灵生活的基督徒,他的生命必然是主动的、积极的、充满力量的,因为他不是靠自己,而是靠着那加给他力量的元帅。
第四,要重新委身于“共死同生”的共同体:在爱中彼此激发。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基督徒的生命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我们是一同被呼召,组成基督的身体。当一个肢体“躺平”时,整个身体都会受亏损。希伯来书的作者劝勉我们:“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来10:24-25)
“激发”和“劝勉”是主动的、充满力量的词汇。如果你看到有弟兄姊妹“躺平”了,不要只是在背后论断或叹息。请你主动地去关心他,为他祷告,邀请他参加团契,鼓励他参与服侍,了解他真实的挣扎。也许他需要的,正是你那一句发自爱心的问候,一次不带论断的倾听,一个共同承担的祷告。而如果你就是那个“躺平”的人,也请你向你的弟兄姊妹敞开自己,请求他们的代祷和帮助。我们正是在这种彼此的联结、扶持和激发中,才能一同站立,一同前行。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耶稣来,是要叫我们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福音绝不是安眠药,而是让我们从死里复活、充满活力的“神奇魔药”。愿我们都能脱离对福音的种种误解,在恩典中被重新点燃,将我们全部的生命、才干和热情都奉献在祭坛上,成为我主基督荣耀的见证。在这艰难的旷野路上,愿我们不是彼此隔绝、各自躺平的个体,而是一支彼此扶持、共同前进的军队,直到我们抵达那应许之地。
愿与你们一同“在基督里竭力奔跑”的英强弟兄
主后2025年7月31日,于德阳寄居之地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