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2025的博文

【十月牧函】如何在拘留所传福音|20251031

各位“为福音同受苦难”的弟兄姊妹,平安! 三天前的早晨,太原郇城教会的安彦魁传道和十位同工,为主的名被拘留十五天后,满有平安和喜乐地出来了。我当天上午与彦魁传道交通,听他分享在里面的经历与反思。他那份在捆锁中得胜的见证,深深地激励了我,也让我感到,主正在藉着这些事,向我们这群立志跟随祂的人,发出一个清晰的呼召:我们必须做好预备,就是失去自由也要继续传扬和见证福音。 一位肢体听了安传道的分享后对我说,关于如何在监狱(包括拘留所和看守所)里面传福音,希望教会能够有专门的教导,帮助弟兄姊妹来做预备。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所以就写这封信给你们,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对当下的政教关系的现实和未来变化的趋势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过去这些年,逼迫更多是针对教会的领袖——牧师、长老、传道人,当局已经熟练地使用“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非法经营罪”、“诈骗罪”、“偷越国境罪”等一系列罪名来捆锁他们。然而,随着明年1月1日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开始实施,“非法宗教活动”被明确写入其中(第31条),逼迫的面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未来不仅是同工,每一位参加家庭教会活动的普通会友,特别是曾经被民政局明文取缔过的教会的会友(第65条),都可能面临最高15天行政拘留的风险。  郇城教会过去五、六年来的经历,也足以成为其他教会的借鉴,他们不只是几位传道和同工被反复拘留、甚至判刑,有多位弟兄姊妹都曾经因为主日聚会和周间团契、青少年营会遭遇冲击和拘留。 当局的逻辑非常简单:所有不加入三自、不在民宗局登记的家庭教会都是非法的,家庭教会所有的活动都是“非法的宗教活动”,收取奉献是“诈骗”,主日聚会是“非法聚集”,制作福音播放器、印制福音书籍、单张是“非法经营”,出国参加教会活动是“偷越国境”……过去几年,线下聚会有困难的时候,教会就退到线上,现在锡安教会的“10.9教案”很清楚地发出信号:这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也要被打击。 面对这即将到来的、更广泛的试炼,我们是恐惧退缩,还是将其视为上帝所赐的十字架的道路,并且从中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监狱福音事工”的禾场呢?彦魁传道和郇城教会众肢体的经历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彦魁传道将拘留所称为上帝设计的“精神实验场”,是把善与恶、信上帝的与信魔鬼的放在一起,观看奇妙化学反应的地方。如果我们都渴慕这种为主作见证的机会,都不再惧怕这15天的...

【九月牧函】我们为何不分散 |20250930

各位在基督里同蒙天召、一同建造祂身体的弟兄姊妹,平安! 在上个月的牧函中,我们看到,在长期的逼迫中,秋雨圣约教会的地方性,在某种形式上确实被削弱了——那依赖于固定场所、大型聚会、程序化事工的“组织性的地方性”的确受到了重创。然而,另一种更深刻、更坚韧的“生命性的地方性”,却在这七年的熬炼中,被主亲自建立起来了。我们当为此向主感恩!但是,我留下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没有回答:我们为何要如此辛苦地维持?为什么不走一条看似更容易、更智慧的道路——那就是分散? 我想,过去这六七年,许多同工和弟兄姊妹都曾想过这个问题,一些关心我们、支持我们的牧者也曾经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诚实地承认,分散,或者说“不断植堂”,作为一种应对逼迫的策略,并非没有它的“智慧”。将一间大的、显眼的教会,化整为零,变成许多间小的、不易被察觉的小组或家庭教会,似乎能立刻带来许多好处:对同工的压力会骤然减轻;弟兄姊妹被冲击的风险会大大降低;甚至从数字上看,我们似乎还成就了教会的拓展。 而且,从本教会的历史和经验上看似乎也是如此。我们从2021年开始将教会分成东西南北中五个牧区,其中城南和城中牧区分别在2022年年初和2023年年初植堂,成为相对独立运行的布道所。这两次植堂到目前看,都是成功的,两个布道所都能像成都地区的其他家庭教会一样相对正常地运行,其中一间还经历了人数上不小的增长。 那为什么教会从2023年起就停止了继续分拆式植堂呢?为什么不继续分散,降低逼迫的烈度,让弟兄姊妹都能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呢? 亲爱的弟兄姊妹,教会不是一个可以为规避风险而自由重组的世俗社团,她乃是基督用宝血所设立的神圣建制,是“永生神的家,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我们的行事,不能以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为首要原则,而必须回到圣经,回到我们从元首基督所领受的呼召中,去寻求祂的心意。 我们为何不分散?我们的坚守,既是出于对教会本质的忠诚,也是出于对时代处境的认知,更是出于对国度使命的担当。 第一,从对神学的立场持守来看,我们为何不能分散? 在思考“做什么”之前,我们必须先回答“是什么”。我们之所以不能轻易选择分散,首先是因为这违背了教会之所以为教会的本体论根基。 首先,教会是圣约共同体,而非“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这是改革宗神学对我们最根本的提醒。我们聚集在一起,不是因为我们彼此投缘,也不是因为我们碰巧住在同一个城市。我们成为一间教会,是因...

【八月牧函】教会的地方性在减弱吗? |20250831

各位在旷野中彼此扶持的弟兄姊妹,平安! 最近,一位同工向我提出了一个很沉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如同一根刺,扎在我心里,也可能会扎在许多热爱这间教会的弟兄姊妹心里。他说,他感觉我们教会的“地方性”正在减弱。 这是一个何等真实又令人心痛的观察。自从129教案之后,我们每周的主日崇拜,靠的是网络把全教会联络在一起;即使教会举行全教会的线下敬拜,仍然有不少的弟兄姊妹不能参加,主日崇拜的线上设备最少的时候也有几十台;我们的小组,似乎越来越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周间愿意付代价走出家门参加查经团契的人在减少;作为牧者,过去六七年间,我大部分时间不能住在成都,被隔离、隔绝在与你们的团契之外,我们很难见面,很难面对面地沟通;其他的传道人虽然和你们住在同一个城市,也时不时处于被限制、被跟踪的状态,很难有效地、及时地帮助到每一个有需要的弟兄姊妹。我们仿佛成了一群熟悉的陌生人,成了“赛博空间里的属灵原子”。 将近七年的旷野漂泊,弟兄姊妹普遍的疲乏、厌战,甚至同工们的软弱,都是真实可见的。面对这样的光景,我们不禁要问:秋雨圣约教会,作为一间被上帝呼召、扎根在成都的地方教会,她的“地方性”是否正在被侵蚀?我们是否正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共死同生的生命共同体”,退化成一个仅仅共享同一个名字的“线上订阅群体”? 然而,亲爱的弟兄姊妹,在我们为这看似衰微的景象而忧伤之前,我请求你们和我一同回望,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我们今日的分散,并非出于自愿的选择,而是上帝量给我们这间教会的、一条充满代价的十字架道路。 我们不能忘记,2018年12.9教案之后,能够通过网络将群羊联系在一起,这本是上帝所赐的极大的恩典和怜悯!但是因为教会持续受逼迫,要转入线下就需要付极大的代价。这中间我们还经历了三年的疫情管控,线下聚会的风险更加放大。 你们还记得吗?2021年,当我们决意要恢复最基本的小组线下聚会时,冲击便随之而来,戴志超和何山两位同工为此付上了14日行政拘留的代价。踏水小组为我们付出了代价,从此以后,小组线下聚会成为常态。 2022年,我们开始牧区层面的线下聚会,每次聚会的人数,从几十人,到一两百人,一点点地尝试,一点点地往前突破。那一年,为了寻找聚会的场地,几位同工从温江、新都、双流、武侯……不知道跑了多少地方。其中,海玲姊妹付出最多,你们还记得吗? 2022年底,“动态清零”终于结束。2023年1月8日,我们开始恢...

【七月牧函】信主后为何躺平?|20250731

各位亲爱的“像树栽于水旁,在河边扎根”的弟兄姊妹,平安!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有一些弟兄姊妹,信主前精明能干,积极向上,在自己的朋友圈中颇受欢迎,做事能力也颇受好评,但是信主之后却变得躺平,缺乏热心和主动——不只是在服侍主、传福音、服侍弟兄姊妹的事情上如此,就连之前的工作和人际交往都是如此。 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如何帮助这样的弟兄姊妹走出困境呢?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困惑且痛心的现象。当一个人被福音的光照亮,理应是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捆绑走向自由,从虚无走向丰盛,生命当如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种令人费解的“熄火”与“凋零”。这种“躺平”绝非圣经所说的安息,更像是灵性上的消沉与麻木。 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劝勉,而需要深入探究那些可能导致“躺平”的错误神学观念和属灵状态。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对恩典的误解:从律法主义到躺平主义 许多人在信主之前,是活在一种隐形的“律法主义”之下的。他们努力工作、积极社交、维持形象,其背后深层的驱动力,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赢得他人的认可,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巴别塔”。这种“靠行为称义”的模式,是刻在每一个亚当后裔骨子里的。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都是天生的道德主义者,都是无师自通的演员,从小习得的正是“面子大于天”。 当我们听闻福音,知道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时,这无疑是巨大的释放。然而,若没有在圣灵里被真正更新,这种释放就很容易被误解为一种“许可”——既然得救与我的行为无关,那么我努力与否、殷勤与否,又有什么分别呢?于是,他们从一个极端摆荡到另一个极端:从“凡事靠自己”的律法主义,坠入了“反正有恩典”的“躺平主义”。 然而,恩典并非让我们停止作工,而是赐给我们全新的作工动力和作工能力。保罗说:“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林前15:10)真正的恩典,会使人“格外劳苦”,但这劳苦不是为了赚取救恩,而是出于对救主的爱和感恩,是在圣灵的能力中,喜乐地去完成上帝预备叫我们行的善。当恩典被当成懒惰的借口,它就成了廉价的恩典,那杀灭灵魂的毒药。 二、对世界的错误态度:从拥抱世界到逃离世界 信主之前,世界是他们唯一的舞台,他们努力扮演好各种角色,追求世界的荣耀。信主之...

【六月牧函】请为龙克海弟兄祷告 |20250630

各位亲爱的“听见主的话就去行”的弟兄姊妹,平安! 6月24日,龙克海弟兄的案件在甘肃徽县法院开庭。检察院给出了二年半的量刑建议,法庭未当庭宣布判决。我们不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但是根据前两次龙弟兄被判刑的经历,估计我们与龙弟兄再见面,很有可能需要在2027年9月了。 不能见面的时候怎么办呢?最好的做法就是为他祷告。因为主吩咐我们:“你们要记念被捆绑的人,好像与他们同受捆绑;也要记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内。”(来13:3) 或许一些弟兄姊妹会问:我都不太认识龙克海弟兄,我怎么为他祷告呢?还有一些弟兄姊妹对龙弟兄有一点了解,但是心里对他是不是为信仰受逼迫不太有清楚的把握,也不知道可以如何代祷。 是的,为一个人代祷之前,最好对他多一点了解。 龙克海弟兄生于1966年6月1日,原籍甘肃省徽县嘉陵镇,曾在铁路部门工作多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2010年左右,他开始“觉醒”,因为长期关注社会公义和人权事件,并投身公民活动,多次遭受警方约谈和警告。 2018年他曾经来成都,希望在我们教会受洗,后来王怡牧师了解到他常住宝鸡,就建议他在当地受洗并委身教会。所以他回到宝鸡,在当地一间教会受洗。 2019年3月4日,龙克海弟兄因为网络言论被陕西省宝鸡市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抓捕,后被判刑一年半。刑满释放之后,2022年6月25日,他从甘肃陇南来到成都,寻求在我们教会委身。当他正在等待转会时,被甘肃徽县国保带回老家。当年7月30日,龙弟兄因关注常玮平案再次被徽县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抓捕,后被判刑二年。2024年7月29日,龙克海第二次刑满释放,他很快就来到成都,参加教会主日崇拜和小组查经,并完成了转会前的门徒班课程。2025年1月,龙弟兄正式转会,成为我们教会的会友。 我不知道弟兄姊妹是否记得?龙弟兄去年8月来成都后,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教会生活中。除了主日崇拜之外,几乎每天早上的晨祷,他都在参加。去年9月1日,我们的线下崇拜受到冲击。龙弟兄那天来得很早,还带了一个慕道友来参加。今年3月6日,我们开始了新一期的“要道班”学习,龙弟兄也是最积极参加的会友之一。第一次上课,我提前半小时左右上线的时候,发现他就已经在房间里等着了。只可惜他只参加了两次,3月19日他就再一次被捕了。这是近六年来,他第三次以“寻衅滋事罪”的名义被羁押。 是的,龙弟兄和我们大部分的弟兄姊妹都非常不一样,他和绝大...

【五月牧函】如何为国家祷告 |20250531

各位亲爱的“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的弟兄姊妹,平安! 我们教会一年一度“为国家祷告月”正接近尾声。自2009年以来,每年的5月12日至6月4日,是我们教会的“为国家祷告月”。为国家祷告,不仅是我们教会持守的一个宝贵传统,更是我们在神面前当尽的属灵责任。 我不知道弟兄姊妹们在这段时间具体的祷告是怎样的,也许,你心中还有些疑惑:我们究竟应该如何为我们的国家祷告呢?圣经对此有何教导?我们当以怎样的心志和方向来履行这一神圣的托付? 一,为何要为国家祷告? 在探讨如何为国家祷告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为何这件事对基督徒而言如此重要。这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蒙福的操练,其依据深植于圣经的教导和基督教信仰的本质。 1. 这是圣经明确的吩咐,是神的心意。 使徒保罗在提摩太前书2:1-2中郑重地劝勉:“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这里的“第一”凸显了其优先性和重要性。为在上掌权者祷告,是神对祂子民的直接命令。先知耶利米也曾对被掳到巴比伦的以色列人说:“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耶29:7)即便身处“被掳”之地,甚至在不友好的环境中,神依然要求祂的子民为那地的平安祷告。 2. 这是为了福音的广传。 保罗紧接着解释为何要为君王和在位的祷告:“这是好的,在神我们救主面前可蒙悦纳。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3-4)我们为国家和掌权者祷告,一个重要的目的,是祈求神创造一个相对和平、有序的社会环境,使福音能够更自由、更广阔地传播,让更多人有机会听闻并接受基督的救恩。“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 ”现代人通常更看重选票、权力的制衡,然而,比这一切更有约束力的,是上帝在历史中的护理。祷告是基督徒所拥有的最大的“改变”的权柄。 3. 这是我们爱神与爱人的具体体现。 我们在祷告中关心同胞的福祉,关心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这是基督徒作为“光”和“盐”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途径。当然,我们不是说,基督徒只需要祷告就够了,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祷告就付诸行动,或者我们看重自己的行动胜过祷告,那么我们就是“实践意义上的无神论者”。 4. 这是教会历史的榜样与宝贵传统。 纵观两千年教会历史,从早期教会在罗马帝国的逼迫...

【四月牧函】顺服丈夫真的很难 |20250430

各位亲爱的“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的弟兄姊妹,平安! 过去的一周我回到湖北老家,与阔别已久的父母亲和弟弟同住,享受了在争战间隙的一点安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常常想到我们当中许多在属灵争战当中的家庭,想到你们在各样的艰难中依然靠主站立,我的心就充满了感恩,也常在祷告中记念你们。 上个月我写信给你们,主要为了劝勉作丈夫和父亲的弟兄们,今天,我想藉着这封信,与大家(特别是姊妹们)一同来思想一个在婚姻中既重要又充满挑战的圣经教导——妻子对丈夫的顺服。 我知道,当听到“顺服丈夫”这个短语时,许多姊妹的心中可能会涌起复杂的感受,甚至会觉得:“这真的好难!”这挣扎是真实的,也是普遍的。这封信的目的,不是要增加姊妹们的重担或愧疚感,而是盼望在圣灵的光照下,我们能一同回到神的话语中,更深地理解“顺服”的真意,看清困难的根源,并最终在福音里找到那从心出发、带出真自由和新力量的顺服之路。我将从“顺服为何难”、“顺服不是什么”、“顺服是什么”、“如何活出真顺服”这四个方面来展开。 一、 为何顺服丈夫那么难? 姊妹们感到顺服如此艰难,绝非无病呻吟。在我们所处的这片土地,这特定的时代,有太多沉重而复杂的因素,如同无形的藤蔓,缠绕着我们的心: 1, 历史的幽影与文化的烙印: 中国人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时间并不长,在绝大部分的中国历史时期中,“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的。这在中国女性的集体意识深处投下深重的阴影。中国现代女性对“顺服丈夫”有一种天然的警惕和抗拒,仿佛成了一种文化本能,深怕再次陷入不平等的窠臼。 同时,持续两千年的专制历史,在长久的“欲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消磨之后,中国男人本该有的勇敢、正直、敢于担当的阳刚之气几乎被消灭殆尽,导致姊妹们难以从丈夫身上找到值得尊敬和信赖的品格。 2,时代洪流的冲刷与迷失:  在今天的中国,在受过教育,有自主阅读习惯的女性当中,女权主义似乎是一种天然的“政治正确”。在许多现代女性的心目中,“顺服”几乎是压迫的同义词。 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过去七八十年中所形成的“新传统”中,“妇女解放”应该是卓有成效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至今仍深入人心,这虽然一方面打破了旧的束缚,但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合乎圣经的性别角色与次序观念。这种“去性别化”和极端的“性别平等主义”,对中国女性的伤害是很深的,也导致我们很难从内心接受“妻子要顺服丈夫”。 再加上近三十年中国社会...

【三月牧函】如何面对“情绪化”的妻子 | 20250331

各位亲爱的“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的弟兄姊妹,平安! 明天就是我们教会蒙召二十周年的日子。二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转瞬即逝,但对于我们这间蒙恩的教会而言,却是充满了上帝恩典与怜悯的岁月。回首这二十年,我们如同行过旷野,经历风雨,也沐浴甘霖,走过最深的低谷,也爬过最高的山坡,见证云柱火柱的引领。我们之所以能够靠着主的恩典走到今天,并非因我们刚强,乃是因祂的信实;并非因我们智慧,乃是因祂的恩典。在这蒙恩的旅程中,感谢主赐下许多弟兄姊妹,特别是赐下许多圣约家庭,一起同行。 我曾经和许多牧者分享过,对恋爱婚姻的服侍,对圣约家庭的建造,是王怡牧师牧养教会的“不传之秘”。秋雨圣约教会有一个从外部不容易观察到的特点:这间教会大部分的会友,都是夫妻双方都信主,一起委身在教会。在秋雨圣约教会的二十年历程中,我们非常感恩地看到,许多的圣约家庭在基督的爱中被联络,夫妻一体,同心服侍,打开家门,成为接待家庭和开放家庭;夫妻携手,彼此担当,共同在小组和教会中服侍,这样既能服侍到弟兄,也能服侍到姊妹;夫妻同心,按照主的教训养育敬虔的后代,建立家庭的祭坛,使家庭成为最小的教会和学校。 然而,婚姻也是最重要的属灵争战的战场。教会的软弱和荒凉,也是从每一个家庭的软弱和荒凉开始的。正如每一个基督徒的成圣乃是一生之久的功课,每一个家庭也都无法避免各种困境和挑战。近年来,在牧养和辅导的事工中,我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许多弟兄在夫妻关系中,常常感到困惑和无力,尤其是在面对姊妹们的情绪时,常常不知所措,甚至选择逃避或对抗。这“情绪”二字,如同婚姻关系中潜伏的暗礁,常常在不经意间,就对夫妻关系造成巨大的破坏力,甚至引发家庭的破碎。 因此,在教会蒙召二十周年之际,我盼望藉着这封牧函,与众位弟兄一同来思想,如何在蒙恩的圣约家庭中,以合乎圣经真理的方式,来面对和回应我们“情绪化”的妻子。愿圣灵光照我们,使我们明白真道,行在真理之中,使我们的婚姻蒙神喜悦,也成为荣耀基督的见证。 一、 接纳:你的妻子是和你“不一样”的受造 弟兄们,我们首先要回到创世记,回到上帝创造的起初,来重新认识我们的妻子。创世记2章18节,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 “帮助者”这个词语,并非意味着女性在地位上低于男性,而是指上帝按照祂的智慧,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在性别、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都赋予了我们不...

【二月牧函】在福音中养育儿女 | 20250228

各位亲爱的“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的弟兄姊妹,平安! 感谢主在今年开始的两个月中赐给我们一些平静,虽然整个世界处在极大的动荡不安之中,但是中国家庭教会却经历了这几年来极为难得的“放松”:这两个月中几乎没有新的教案发生,没有教会领袖或者基督徒因为信仰被逮捕关押,也少有教会聚会被冲击;并且这两个月中开庭或宣判的教案,各地司法部门表现出一定的克制,没有重判,大部分被羁押的当事人都被释放回家。 深愿主在这一年中赐给我们更多一些安静和宽松。过去六年多,我们教会每一个家庭都面临着挑战,特别是那些有儿女的家庭。不只是学堂频受冲击,摇摇欲坠,而且从整体上看,圣约儿童的养育成了许多家庭的“痛点”。 没有固定的会堂,漂泊流离,孩子们从小缺乏在会堂中敬拜的经历,主日敬拜时的端庄顺服,也成了一大难题。我理解你们的难处,也为着你们的艰难祷告。更让我牵挂的是,许多父母对在福音中养育儿女的目标和方法,知之甚少。他们或许忙于生计,为了家庭的物质需要奔波劳碌,却忽略了对孩子属灵生命的喂养;或许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盼望孩子出人头地,却忘记了教导孩子敬畏上帝,遵行他的旨意;或许担忧孩子受到世界的侵染,试图严格管控孩子的言行,却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罪性,仰望基督的救恩。 这使得许多父母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他们害怕孩子不听话,害怕孩子学坏,害怕孩子将来离弃信仰,又害怕孩子将来“不能与社会接轨”,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种双重的焦虑如影随形,让他们感到无力和沮丧,也让他们对基督教教育失去了信心,认为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很难培养出“福音的精兵”。 特别是那些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他们渴望展现“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他们开始质疑父母的权威,开始挑战传统的观念,甚至开始尝试一些父母不允许的事情;甚至开始在信仰上表现出质疑或悖逆。面对孩子的长大,父母常常感到不知所措,进退失据。一方面,他们希望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自由,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和成长;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孩子误入歧途,受到世界的诱惑和伤害。 弟兄姊妹们,我理解你们的感受,因为我也是一个父亲,我有两个正在步入和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我也曾经历过同样的艰难和挑战。但我深信,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到福音,回到圣经,在基督里寻找真理,在圣灵的引导下,学习如何在...

【一月牧函】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20250131

各位“尊主为大,以神我的救主为乐”的弟兄姐妹,平安! 你们这个春节的假期过得好吗?在福音与中国文化的争战中,你们今年比以往是经历了更多的得胜呢,还是依然经历了许多失败和沮丧?今天是农历的正月初三,我们这些中国文化的“叛徒”,却和许多中国同胞一样,似乎从正月初一才开始新的一年。但愿福音不断地更新我们,以至于有朝一日,我们把春节变成中国的感恩节,用家庭团聚和丰盛的年度晚餐来表达我们对上帝的感恩。 2025年写给你们的第一封牧函,我希望来解释和说明一下今年教会的年度主题:“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这个主题出自以赛亚书37:31-32——列王纪下19:30-31与之一样,都是在亚述大军围城的时候,上帝藉着先知以赛亚向犹大王希西家所做的预言。 以赛亚说:“犹大家所逃脱、所剩下的,仍要往下扎根,向上结果……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 在当时,这似乎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应许。然而,“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他应许那些仍然存留的子民,即使经历挫败和流离失所,也必像扎根的树木,在神的恩典和能力下,重新扎下根基,并向上生长,结出丰盛的果实。 首先,我们要看到这里的“余民”的概念,在上帝的保守中,尽管以色列多次背约,遭受审判,但神仍然保守一部分人存留下来,以此来延续祂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余民”的存在,也见证了神的信实,表明祂绝不会背弃自己的应许。“余民”虽然只是少数,是“逃脱的,剩下的”,然而,他们却承载着上帝救赎历史的未来,他们是上帝在那个时代所喜悦的子民,是上帝复兴的火种和希望。“余民”的存在,也提醒我们,信仰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人数的多寡,而在于对上帝的忠心。 其次,我们看到“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做成,而是上帝的主权恩典。“往下扎根,向上结果”是一个命令,也是一个应许。 “往下扎根”,往哪里扎呢?如同树木的根在泥土中扎得越深,就越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我们的信仰在基督里扎根越深,就越能在各样挑战中持守真理,不被动摇。这种扎根,不是指外在的宗教行为,如读经、祷告、主日敬拜、十一奉献,而是要让我们的生命与基督真实地连接,让基督成为我们生命的根基(“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而非流于形式。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可以思考,我们的根是否扎得足够深,是否牢固地扎在基督里面?还是扎在行为、道德、律法、礼仪中? “向上结果”,结什么果呢?这指的...

【十二月牧函】教会也需要安息年 |20241231

各位“照主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的弟兄姊妹,平安! 明天就是2025年了。公元2025年,就是耶稣纪年第2025年。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缩写,意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则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缩写,意为“基督以前”)表示。中国人是从哪一年开始采用这个纪年方法呢?1949年之后。在此之前的每一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一个新的皇帝登基,就宣告“一个新的时间开始了”。清朝覆灭之后,中国人进入到民国纪年。从民国38年开始,一个敌基督的政权,却宣布自己进入了耶稣基督的时间。 过去这六年多来,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教会似乎进入到“一二九教案纪年”当中。按照这个“纪年方法”,我们从2024年12月9日开始,已经进入到“一二九第七年”。过去六年,我们经历了重压之下逐渐的恢复。然而,每到12月9日,教会就会进入到一个“政教冲突的高峰月”,直到农历的春节前后,才会慢慢松弛下来。往往我们经过一年左右才渐渐建造起来的教会生活节奏,到这个节点就会被完全打乱,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和重建。 “一二九元年”(2018年12月9日——2019年12月8日)是教会最为艰难的一年,教会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才恢复了小组层面的线下聚会(那时有疫情和逼迫的双重艰难);到2021年夏天,我们开始推进牧区的整合,2022年(第四年)开始恢复牧区层面的线下聚会;2023年(第五年)开始恢复全教会的线下聚会。每一步的进展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为了恢复小组的线下聚会,戴志超传道和何山弟兄被行政拘留;为了恢复教会的线下聚会,舒琼、丁书奇、贾学伟、吴五清、晏鸿、曾庆涛等多位同工被拘留过。期间的被逼搬家,被跟踪,被骚扰,被传唤到派出所……不知道在多少位弟兄姊妹的家庭当中发生了多少次,最严重的莫过于今年夏天最热的两个月中,吴五清传道家被断水断电两个月。 我们已经步履蹒跚地走了六年之久。亲爱的弟兄姊妹,愿主在第七年赐给我们一个“安息年”。 2025年世界的动荡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在时代的上空;2025年中国的政经格局或许会发生巨变,对基督信仰的逼迫可能会继续蔓延、升级……然而,我们还是要说,我不知明天的道路,也不需要知道。我们所要寻找的安息本就和外在的环境关系不大,因为这安息唯独是从死而复活的基督而来。 耶稣基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

【十一月牧函】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 |20241130

各位“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弟兄姊妹,平安! 这周刚刚过去的感恩节,我们数算了秋雨圣约教会的年度十大感恩事项,看到上帝实在恩待我们这旷野的子民。“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主的恩典都要记清楚”,我们鼓励每个弟兄姊妹,每个家庭每年都整理个人或家庭的十大感恩事项,因为我们若不数算,就容易忘记。其实在我们自己看来十分平淡无奇,甚至晦暗坎坷的日子里,上帝的恩典从来都没有离开,也没有减少。 每一个基督徒的一生,都是由恩典贯穿始终的。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恩典是救赎性的恩典,是耶稣基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赦免我们的罪,救我们脱离死亡。上帝不仅以恩典呼召我们,使我们重生,赐给我们信心和悔改,而且在我们的一生中,不断以恩典托住我们,更新我们,引导我们走成圣的道路。 若把我们所领受的恩典分为救赎性的恩典和持续性的恩典,那么持续性的恩典中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支持性的恩典,引导性的恩典,预防性的恩典,管教性的恩典,试炼性的恩典。我们所数算的恩典中常常主要围绕支持性的恩典和引导性的恩典,对于其余三种则比较少提及。 支持性的恩典确实是我们最容易想到,也最容易为此心生感恩的,因为这包含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主供应我们日用一切的所需,特别是经济上的需要; 主在教会这个生命共同体中使我们在团契中互相鼓励,彼此劝勉,互相支持; 主在我们经历挑战时赐下平安,使我们不惧怕失败和失去; 主在我们经历痛苦时赐下安慰,使我们经历祂的同在; 主在我们经历软弱时赐下智慧和力量,帮助我们持守信心,回应挑战; 主在我们经历失败和挫折时,使我们恢复信心,恢复与神、与人的关系,继续前行。 引导性的恩典也是我们比较容易想到的,因为上帝每一天都透过圣灵和圣经引导我们做出符合祂旨意的选择,“预备我们行各样的善事”。 比如,在我们作职业的选择时,祂引导我们脱离世俗思维的捆绑,不是像世人一样一味地追求收入和地位,而是思想怎样尽到管家的职分,既要亲手、努力、殷勤作工,又不受金钱捆绑,不取不义之财,把荣耀上帝始终放在首位,平衡好工作与家庭、教会生活的关系。 又比如,在单身弟兄姊妹作婚恋的选择时,祂引导我们寻找主内敬虔的弟兄或姊妹,在婚前清清洁洁地交往,一同寻求婚姻的异象。若是蒙恩进入婚姻的盟约,就靠主恩典建立基督化的家庭。若是未能结婚,也清清楚楚地结束恋爱的关系,不造成过多的情感上的伤害。 可以说,我们大部分的感恩...

【十月牧函】宗教改革没有结束 | 20241031

各位“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的弟兄姊妹,平安! 今天是宗教改革507周年的纪念日,很遗憾我们教会在这样一个重大的日子里没有举行任何的活动。并不是因为这个日子不够重要,按照教会的惯例,我们应当在今天晚上举行感恩崇拜。在将近6年的逼迫当中,我们确实软弱、困乏。然而,越是如此,我们越是需要确认一个事实:我们是宗教改革的后裔,“唯独圣经,唯独基督,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归荣耀给神”是我们必须持守的教义根基。 我还记得2015年教会蒙召十周年的时候,曾经连续五个晚上举行特别的“五个惟独:解经大会”,由本教会的牧师和国度中邀请的牧师分别就这五个主题来进行解经证道。 2017年,在宗教改革500周年的时候,王怡牧师写了《福音的政变:宗教改革沉思录》。我曾经在“瘟疫中的福音”布道会中带领弟兄姊妹逐章逐节地朗读并讲解。在我看来,这是王怡牧师被捕入狱前出版的最为重要的一本书(如果你没有读过,我推荐你一定要读;如果你曾经读过,我建议你可以重新再读),王怡牧师对宗教改革500年来的教会历史、神学、世界历史、政治制度、文化的衍变,作了深刻的剖析和生动的刻画。 柯志明教授在序言中说:“书之所以名为‘福音的政变’,我想,就是意指要延续16世纪教会改革而对捆绑着教会的‘别的福音’(加1:6)进行一场‘政变’,而使教会得以自由传讲且听从未被人更改过的真正福音。这里的‘政变’不是用人的刀剑,而是圣灵的宝剑,即上帝之道;不是为了夺人生命,而是为了交出自己的生命。总之,是一场效法基督甘愿放弃自己的一切而被钉十字架的舍己行动。”柯老师总结的非常好,王怡牧师在这本书当中用385条格言式沉思,重新阐述了宗教改革所重新发现的福音,那正是“五个唯独”的福音。 王怡牧师在这本书中指出一个“可怕的”事实:今天大多数的新教教会,在一些更要的特质上,足以称为“反宗教改革的教会”。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这500年来,到底是谁杀死了宗教改革?500年前,教会因为一场福音的政变而挣脱捆绑获得真理中的自由;而今天,我们是否不自觉地加入到一场“反福音的政变”当中?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需要诚实地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这间教会,在王怡牧师被捕入狱的这几年中,越来越深地成为一间“既以圣经为中心,又以基督为中心的教会”了吗?我们这群旷野中的天路客,对福音的信靠,对恩典的依赖,对天国的渴慕,越来加深了吗? 抑或是我们只是守着一份丰厚的属灵财...

【九月牧函】属灵生活的节奏 |20240930

各位“与基督同死,也必与他同活”的弟兄姊妹,平安! 一场秋雨从天而降,成都终于摆脱了高温的纠缠。然而,今天有好几个地方,弟兄姊妹都在挥汗如雨地奋力搬家。最让人揪心的,是一位姊妹搬家搬了一半,物业听说是”秋雨教会的基督徒“,立刻就不让进小区,房东也马上要求解约。 这几年,我们教会中许多家庭被逼搬家搬了好多次,一位姊妹说一想起搬家就腰痛。另一位姊妹说:想想当初王怡牧师说的“三个锦囊:随时搬家,随时坐牢,随时回天家”,当初听的时候也就是听听而已,现在真正经历的时候才能用生命去体会到那个时候牧师的艰难,六年后的我们才真正跟牧师成为“生命共同体”,为此而感恩,所以求主赐下力量可以继续走在“随时搬家”的路上!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今晚我心里十分软弱,想起这些年来你们在这城里所承受的不义,你们为跟随主所付出的代价,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席卷而来。花了五六年的时间,在这间教会服侍的同工们慢慢地适应了“随时被拘留”,然而,我们真的学会了“随时坐牢”吗?或许,比“随时坐牢”更让人头疼的是“随时搬家”,因为坐牢毕竟只是“代表性”和“个别性”的,在一个形式的法治尚存的社会让基督徒坐牢本身也并不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而让我们搬家,这对于逼迫教会之人来说,常常不过是打几个电话而已的事情。每一次搬家,都是伤筋动骨,仿佛让整个家庭都经历一场小型的洪水之灾。 我可以拿什么来安慰你们呢?除了主耶稣的安慰以外,我没有什么可以安慰你们的。是的,我们的主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唯有那一位为你我在地上流浪,在他自己的地方寄居的主,可以让我们这些在自己的国家,在我们所爱的城市里寄居和流浪的人得着真正的安慰和盼望。 我还有一点小小的属灵建议希望和你们分享,那就是,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处境中,找到属灵生活的节奏,不要让自己的心被周围的环境捆绑。 当你进入一个陌生的处境中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不安,甚至是惶恐,痛苦。这个时候,你要第一时间打开你心里的“信号搜索器”,赶紧与圣灵“联网”。圣灵的“信号覆盖”,比任何通信卫星都要全面深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搜不到信号;也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屏蔽。一旦“联网”,你就可以实现“实时通信”,再也不会感到孤立无援。 举个例子,当我们被关进拘留所的时候,日常生活的节奏完全被打乱,我们被强制切换到另一种生活节奏中:早上7点起床,整理内务,吃早饭,上午“学习”,11点40吃中...

【八月牧函】共死同生的共同体 | 20240831

各位“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的弟兄姊妹,平安! 我非常感谢教会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给了我五周的安息假期。我们一家人得以离开德阳,离开四川,没有看守,没有跟踪,也没有服侍的压力,享受了一段时间的休息。 刚刚离开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是前所未有的轻松。这次的安息月,是我自2014年在教会全职服侍以来,第一次完全放下所有的服侍,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一个安息月。然而,到8月初的时候,我们就非常想念教会,想念在成都的弟兄姊妹,想念和大家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是迫不及待地回来的,虽然一回来,就马上面临着内忧外患,身体受监控,灵里也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魔鬼真是一刻也没有放松对教会的攻击。这两个月来发生的许多事情,让许多弟兄姊妹都心惊胆战,甚至是灰心丧气,疲乏软弱。然而,我们看到上帝的恩手在护理,在引导,在雕削,在打磨我们这一个在基督里共死同生的共同体。 教会是一个在基督的血中诞生的超自然的共同体。“灵胞更比同胞亲”,同胞因父母的血缘而有自然的亲密,而“灵胞”则因基督的宝血而被洗净,并且被基督的恩典所连接、凝聚、合一,所以有一种超自然的亲密。 教会是一群在基督的十字架上一同经历死亡,又在基督的复活中一同复活的人所组成的“迷人的共同体”。这共同体可以超越一切的年龄、阶层、收入、学历、地域、文化背景、种族差异,又可以对抗世俗的压力、时间的磨砺、罪恶的搅扰、政权的逼迫,而进入一种深度相交的关系。 我们不只是一共经历了基督的死和复活,也实实在在地一同经历着欢乐和悲伤,死亡和生命。 当一个弟兄的家因着逼迫被断水断电的时候,我们众人也一同感受到酷热和黑暗,发生在一个肢体身上的,牵动着众肢体的心。 当一个弟兄因着长期的逼迫而灰心疲乏的时候,我们众人也都一同叹息;当一个肢体准备搬家离开教会,去往异国他乡的时候,我们众人也都一同忧伤、担心;当一个家庭因为被拦阻而不能移民的时候,我们众人以喜乐的心欢迎他们的归来。 当一些人对教会失望,开始质疑和抱怨的时候,我们众人也都一同揪心;当一个弟兄面临婚姻危机,想要离婚的时候,我们众人都切切代祷,盼望他悔改,与妻子重归于好。 当一个姊妹生了双胞胎,我们众人都为她欢喜;当看到许多家庭生养众多,我们为教会大家庭的生生不息而感恩,也为教育好每一个圣约子民而“举全村之力”。 当一些家庭经历生计的艰难,我们众人都伸出援助的手,有人帮助他们找工作,有人在探访中安慰、鼓励和劝勉,有人奉...